双春闰月忌上坟”是谣言,毫无依据
2025年是双春年且闰六月,网上流传“双春闰月清明不上坟”的说法,称违背会有“祸事”、“对老人不好” ,让不少人产生疑惑,甚至放弃清明祭扫。但专家明确表示,这种说法既非传统,也非习俗。
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施爱东介绍,双春年、无春年、闰月等是传统历法中常见现象,是古代太阳历和太阴历错位与融合的结果。闰月一般四年一次,还常伴随双春,如果不能祭扫,古人每隔几年就有一年不能祭扫,可事实上并非如此,也没有历史记录显示双春加闰月时不宜上坟祭扫。
谣言流传,是因为很多人不会纵向比较,或缺乏相关知识,觉得双春、闰月罕见。此外,像上坟烧纸这种看似传统的习俗,形成时间也很短,魏晋时代才出现,唐宋不普遍,明清才渐渐成形,习俗并非一成不变。
在古代,清明最初是人们踏青、郊游的时节,和清明接近的上巳节、寒食节,最初也并非用于扫墓。寒食节起初只是禁火、吃冷食,后来才有祭祀、扫墓习俗。在更久远时代,人们没有墓可扫,春秋时代封土成丘习俗出现后,才有了祭扫习俗,到唐代盛行 。唐宋以后,上巳、寒食和清明融合,清明才有了踏青、沐浴、祭扫等多重文化内涵。
清明祭扫是情感的寄托、生命的教育,能连接生死间中断的联系。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清明假期,不要受“双春闰月忌上坟”这类谣言的影响,在缅怀先人的同时,迎接新生、走向未来。